高级检索

杨振宁论科学之美与科学创造

厚宇德

厚宇德. 杨振宁论科学之美与科学创造[J]. 物理, 2024, 53(6): 421-426. DOI: 10.7693/wl20240608
引用本文: 厚宇德. 杨振宁论科学之美与科学创造[J]. 物理, 2024, 53(6): 421-426. DOI: 10.7693/wl20240608

杨振宁论科学之美与科学创造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20YJAZH036)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厚宇德,email:hyd630418@sina.com

  • 摘要: 杨振宁对物理学之美,尤其是理论物理学之美有过长期的关注和深入思考,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相关研究著述。他认为理论物理之美不仅存在,还在演变中愈发丰富;理论物理之美不仅给物理学家以美的愉悦,还对他们关键的创新工作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正确归纳、阐述杨振宁的相关思想,不仅具有基本的学术价值,还具有总结与提炼科学方法之作用。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全面整理并深入解读杨振宁在该领域的著述是研究的基础;杨振宁的访谈中针对其中关键问题的解答,为科学美如何介入科学研究提供了恰当的具体案例;杨振宁解答关于科学美问题的回函,充分展示了他感受数学美的一个独特视角,也揭示了他培养感受科学美感的直觉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 [1] 杨振宁著,张美曼译 .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8,10(01):1
    [2] 杨振宁. 杨振宁文集(下).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pp.850—851,p.473
    [3] 孙昌璞.物理学报,2022,71(01):1
    [4] 杨振宁. 杨振宁文集(上). 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 出版 社,1998. pp. 313—314, p.331
    [5] 梁昆淼.数学物理方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pp.30—31
  • 期刊类型引用(1)

    1. 陈峻,马乐君,谢小柱,唐靓,朱道云,吴福根. 科学之美牵引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5(03): 118-123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05
  • HTML全文浏览量:  36
  • PDF下载量:  1814
  • 被引次数: 1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11-19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6-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