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发现“超快卡皮查—狄拉克效应”

刘昕鑫, 顾远, 梁昊, 林康

刘昕鑫, 顾远, 梁昊, 林康. 发现“超快卡皮查—狄拉克效应”[J]. 物理, 2024, 53(5): 335-337. DOI: 10.7693/wl20240507
引用本文: 刘昕鑫, 顾远, 梁昊, 林康. 发现“超快卡皮查—狄拉克效应”[J]. 物理, 2024, 53(5): 335-337. DOI: 10.7693/wl20240507

发现“超快卡皮查—狄拉克效应”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林康,email:klin@zju.edu.cn

  • 摘要: 1923年,德布罗意在光子波粒二象性的启示下,提出其他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的假说。随后,戴维孙和革末通过镍晶体衍射电子束的实验证明了电子的物质波假说。物质波的衍射或干涉实验是粒子波动性的最直接证据。受到戴维孙—革末实验的启发,卡皮查和狄拉克在1933年提出,当电子束经过驻波光场时,同样也会发生衍射,这就是传统的卡皮查—狄拉克效应。在该效应中,粒子和波的角色发生了两次转换:电子从粒子变成了波,而光栅则从实体材料变为非实体的光场。
  • [1]

    De Broglie L. Nature,1923,112:540

    [2]

    Davisson C J,Germer L H. Phys. Rev.,1927,30:705

    [3]

    Kapitza P L,Dirac P A M. Mathematical Proceedings of the Cambridge Philosophical Society,1933,29:297

    [4]

    Freimund D L et al. Nature,2001,413:142

    [5]

    Strickland D,Mourou G. Opt. Comm.,1985,56:219

    [6]

    Ferray M et al. J. Phys. B:At. Mol. Opt. Phys.,1988,21:L31

    [7] 魏志义,王兆华,滕浩等.物理,2018,47:763
    [8] 葛佩佩,李靖,刘运全.物理,2023,52:807
    [9]

    Lin K,Eckart S,Liang H et al. Science,2024,383:1467

    [10]

    Dörner R,Mergel V,Jagutzki O et al. Phys. Rep.,2000,330:95

    [11]

    Batelaan H. Rev. Mod. Phys.,2007,79:929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0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5-02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5-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