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潮汐剥离形成超致密矮星系

王凯翔, 刘成则

王凯翔, 刘成则. 潮汐剥离形成超致密矮星系[J]. 物理, 2023, 52(12): 841-843. DOI: 10.7693/wl20231206
引用本文: 王凯翔, 刘成则. 潮汐剥离形成超致密矮星系[J]. 物理, 2023, 52(12): 841-843. DOI: 10.7693/wl20231206

潮汐剥离形成超致密矮星系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王凯翔,email:kaixiang.wang@pku.edu.cn

    刘成则,email:czliu@sjtu.edu.cn

  • 摘要: 长期以来,星系(galaxy)和星团(star cluster)被认为是性质上截然不同的两类天体。星系在暗物质晕中诞生成长,有较为复杂的恒星形成历史,是由大量恒星、气体、尘埃和暗物质等组成,通过引力束缚在一起,通常被认为是组成宇宙的基本单元。相比之下,星团形成于星系内部的巨型分子云团块,分布在星系内的各个不同区域。除了年老的球状星团(globular cluster)和年轻的疏散星团(open cluster)之外,许多星系的中心还存在一个类似球状星团的致密恒星系统,称为核星团(nuclear star cluster)。核星团的具体形成机制尚未明确,它们或形成于星系中心附近的气体云,与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引力束缚有关,或是由若干球状星团相互并合及动力摩擦下落到星系中心附近形成的。中心有核星团存在的小质量星系被称为有核矮星系(nucleated dwarf galaxy)。对近邻星系的观测发现,除了一些特别暗弱的矮星系外,大多数矮星系都是有核矮星系。
  • [1]

    Sánchez-Janssen R et al. Astrophys. J., 2019, 878:18

    [2]

    Drinkwater M J et al. Nature, 2003, 423:519

    [3]

    Bekki K, Couch W J, Drinkwater M J et al. Mon. Not. R. Astron. Soc., 2003, 344:399

    [4]

    Seth A C et al. Nature, 2014, 513:398

    [5]

    Liu C et al. Astrophys. J., 2015, 812:34

    [6]

    Ferrarese L et al. Astrophys. J. Suppl. Ser., 2012, 200:4

    [7]

    Liu C et al. Astrophys. J. Suppl. Ser., 2020, 250:17

    [8]

    Wang K X et al. Nature, 2023, 623:296

    [9]

    van Dokkum P G et al. Astrophys. J. Lett., 2015, 798:L4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2
  • HTML全文浏览量:  42
  • PDF下载量:  123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11-30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12-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