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物理学家的梦想是在一张小纸片中写下整个宇宙的秘密,而最小作用量原理可能就是必写的原理之一。最小作用量原理的提出有着极为深刻的科学与哲学内涵:它最早来自于生活中各种极值的思想,以及自然界中的各种极值现象,并最终演化成在物理和数学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的变分方法。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物质的结构往往由体系的能量最小或熵最大等某些物理量的极值确定,如水珠的形状、凝聚态物相,甚至银河系的形状等,这正体现了最小作用量原理的威力。另一方面,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物质运动方程都可以在写出相应的拉格朗日量后,通过最小作用量原理推导出。因此,最小作用量原理被科学家看作是物理学,甚至是自然界最具普适性的基本原理,它具备简洁和统一的科学美学特征,在物理学乃至科学发展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经典物理世界的最小作用量原理被无数实验验证。虽然该原理在量子力学的建立,特别是费曼路径积分方法的建立中处于核心位置,但量子最小作用量原理的实验验证,还仅是最近由我们的实验首次实现。本文将简要介绍最小作用量原理的历史和我们最近的实验。
-
-
[1] 徐良. 最小作用量原理与物理学的发展.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2] Rojo A,Bloch A. The Principle of Least Action:History and Phy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8
[3] Wen Y L,Wang Y,Tian L M et al. Nat. Photon.,2023,https://doi.org/10.1038/s41566-023-01212-1
[4] Feynman R P. Rev. Mod. Phys.,1948,20:367
[5] Lundeen J S,Sutherland B,Patel A et al. Nature,2011,474:188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19
- HTML全文浏览量: 73
- PDF下载量: 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