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专题导读

陈缮真, 沈肖雁, 李海波

陈缮真, 沈肖雁, 李海波. 专题导读[J]. 物理, 2025, 54(3): 147-148. DOI: 10.7693/wl20250301
引用本文: 陈缮真, 沈肖雁, 李海波. 专题导读[J]. 物理, 2025, 54(3): 147-148. DOI: 10.7693/wl20250301
陈缮真, 沈肖雁, 李海波. 专题导读[J]. 物理, 2025, 54(3): 147-148. CSTR: 32040.14.wl20250301
引用本文: 陈缮真, 沈肖雁, 李海波. 专题导读[J]. 物理, 2025, 54(3): 147-148. CSTR: 32040.14.wl20250301

专题导读

  • 摘要: 在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中,J/ψ粒子的发现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里程碑事件。1974年11月,丁肇中教授率领团队在美国东海岸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发现了这一粒子,而远在西海岸的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伯顿·里克特教授率领团队几乎同时也发现了这个粒子。J/ψ粒子是由一对正反粲夸克组成的,丁肇中与伯顿·里克特的发现不仅证实了粲夸克的存在,也为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一实验发现被粒子物理学家称为“十一月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对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它不仅巩固了夸克模型,还激发了对量子色动力学(QCD)的深入研究,为理解强相互作用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开启了对粲强子的实验研究。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1
  • HTML全文浏览量:  25
  • PDF下载量:  163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3-14
  • 发布日期:  2025-03-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